肌少症
- 7月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8月7日

🔅指肌力減退及肌肉力量減少,會導致肌肉無力、跌倒骨折!
🔅根據亞洲肌少症小組2020年診斷,50歲以上可測量「小腿圍」(量小腿最粗的部位)。
小腿圍:男性<34公分、女性<33公分,就有肌少症的風險,應趕緊做運動、補充蛋白質,避免肌肉繼續流失!
🌟做到五大原則,化危肌為轉肌‼️
1. 攝取足夠熱量:
熱量不足會消耗蛋白質,導致肌肉流失。中老年人建議每日攝取約 30kcal× 體重(kg)。 減重過快也會增加肌少症風險。
2.選擇優質蛋白質:
優先選擇順序:豆➡️魚➡️蛋➡️肉,除了選擇優質蛋白質外,「足量」更是重要,以沒有腎臟相關疾病的健康中老年人、體重60公斤為例,每日蛋白質的需求量為72克,相當於每餐需吃到至少一手掌心大小的豆魚蛋肉類,強調平均每一餐都需要攝取,可更有效被身體利用吸收。
3.攝取足夠鈣質及維生素 D:
維生素D助鈣質吸收,與肌肉健康密切相關,富含維生素 D的食物:深海的鮭魚、鮪魚、鯖魚、沙丁魚、牛奶、蛋黃、蕈菇類-蘑菇、黑木耳、香菇,建議每日日曬10-15分鐘,必要時可補充保健品。
4. 攝取足夠蔬果類:
蔬果富含抗氧化營養素,如:維生素C和E,抗氧化維生素有助於減少氧化損傷,促進肌肉健康和修復。
5. 選擇不飽和脂肪酸油脂:
若脂肪攝取不足,會使體內激素不平衡,進而影響肌肉生長、骨質密度及脂肪的分布,在油脂選擇上可多選擇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類,如:橄欖油、堅果類、深海魚類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任何問題可以加入我們官方LINEID:@549hwarh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