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病毒
- 2天前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認識腸病毒
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主要流行在每年夏、秋兩季,但其實全年都有感染的可能,冬天也有腸病毒感染的個案,只是比較少。
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,主要經由:
▪️ 腸胃道(糞便、口腔、食物、水等)
▪️ 呼吸道(飛沫、咳嗽、噴嚏等)
▪️ 接觸患者皮膚水泡的液體
▪️ 新生兒可能會透過胎盤、孕婦分娩過程中感染腸病毒
❗️感染腸病毒後,約2到10天(平均約3到5天)會開始出現症狀❗️
腸病毒症狀
手足口病
發燒、身體出現小水泡,主要分布於口腔粘膜及舌頭,四肢及臀部也會出現小水泡,兒童常因口腔潰瘍而降低食慾。
疱疹性咽峽炎
突發性發燒 、嘔吐、咽峽部(口腔與喉嚨交界)出現小水泡或潰瘍
⚠️ 若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,應立即送醫 ⚠️
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持續嘔吐、肌躍型抽搐、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
治療及照護
▪️ 目前腸病毒治療為症狀支持療法,如退燒、止痛等。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後7~10天自行痊癒,僅有少數出現嚴重併發症。
▪️ 若患者因疼痛造成食慾不佳,可嘗試口含小冰塊,或吃冰淇淋、布丁等易咀嚼食物來緩解口腔疼痛。
▪️ 高熱量食物可快速恢復元氣,如優酪乳、雞蛋豆腐、豆花、果汁、果凍等。
預防腸病毒
▪️ 勤洗手
▪️ 居家環境清潔與通風
▪️ 避免出入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
▪️ 避免與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
▪️ 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與充足睡眠,以提升免疫力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任何問題可以加入我們官方LINEID:@549hwarh
Comments